我院法理教研室硕士研究生论文线上答辩圆满完成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0-06-01浏览次数:796


    2020年5月28日下午2点,法理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视频会议在ZOOM客户端顺利举行。本次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是南京师范大学大红鹰会员登录中心庞正教授,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硕士生答辩需要配备校外实践导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孙辙主任作为校外实践导师参加答辩会,我院刘练军教授、胡朝阳教授、张洪涛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参加,答辩委员会秘书是法理教研室苗泽一老师。



    在视频会议开始之时,庞正教授指出:学生阐述论文时,应注重从论文的问题意识、解决路径、结论以及创新点切入,避免全篇照读,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自己论文的熟悉度,也让老师清晰明了的掌握学生情况。



    论文答辩视频会议紧紧围绕“导师简介绍学生情况—学生介绍论文内容—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评议”等五个步骤。首先,在导师简介环节,指导老师通过简要的介绍,让各位答辩委员尽量在短时间了解同学的学习与研究情况。在生介绍论文环节,各位同学都积极展开了介绍,力图在20分钟内把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分享。在答辩老师提问与回答环节,答辩老师结合相关最新研究、法律规定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例如在马伊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探析》一文中,孙辙主任提出:如何看待《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规定,以及“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以引导学生从现有法律规定多方面考虑论文的写作与实际操作性。同时,老师也对学生将来的研究指明方向,如在史萍萍的《自媒体时代卢梭直接民主思想可行性研究》一文中,庞正教授指出:做研究要关注、细读源头性的著作,才能了解不同思想及其产生的现实根源。各位老师的认真细致点评让学生收益颇多,对法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老师评议环节,各位老师积极认真抒发自己的意见,并对论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通过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了投票。



    最终,本次论文视频答辩会议圆满结束,法理教研室此次参与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马伊博、周畅、刘丹丹、史萍萍、沈梦婕5人全部顺利通过答辩。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衷心的祝愿学子们前途可期!


    本次答辩,是法理教研室第一次线上视频答辩。面对疫情期间的传染风险,东南大学研究生院要求各学院可以采取在线答辩的方式进行论文答辩,在大红鹰会员登录中心的统一指挥与安排下,法理教研室采取zoom在线会议的方式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严格遵守东南大学关于研究生答辩的相关规定,在线答辩过程中由答辩秘书负责视频会议的组织、记录及视频答辩全过程的录音录像,答辩委员会成员确保答辩会按时、合规进行。在本次视频答辩的过程中,每位同学的答辩时间都超过了50分钟,学生和答辩委员会委员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无论是在质量和效果来说,都圆满达到了研究生毕业答辩的预期要求。同时,本次答辩也是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在线形式充分积极的尝试了非接触、在线的方式完成了研究生答辩工作,这也为未来研究生招生、考试、授课、答辩制度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为智能时代研究生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