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状况深刻影响一个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水平。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互联网建设往往挑战与机遇并存。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国家与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建设,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为背景,运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内在结构、外在功能、构成要素、类型属性,理清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中人、财、物等构成要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互联网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之模式变革的双重影响,考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中的行业定位及其域外建设与发展状况,包括其知识产权市场服务中的电子商务建设状况及其实践完善,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及其改进趋向。揭示经由技术信息化、经济产业化、政策法制规范化等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互联网建设路径,据此提出其有关发展战略与措施。
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政策,本书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纠纷特点,基于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及多元治理理念并引入纠纷解决三角模型理论,实证考察知识产权的在线证据保全、在线公共治理、在线私人治理等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并对其法制完善对策展开规范分析。围绕知识产权的在线证据保全服务,考察信息网络下的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呈现及其规范与运用,知识产权证据保全的在线公证服务及其电子数据存证与取证服务。围绕知识产权的在线公共治理服务,考察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行政执法与在线司法审判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并分析其法制完善进路。围绕知识产权的在线私人治理服务,考察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解决与在线私人预防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并探寻其技术控制与法律规制等完善对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进路
第二章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构成与地位分析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其分类
一、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内在结构
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类型界分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地位及其功能
一、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地位
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功能
第三节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之域外考察与比较分析
一、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之域外考察
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之域外比较
第三章 互联网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节 互联网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变革
一、互联网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双重影响
二、互联网与知识产权市场服务的电子商务建设
三、互联网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
第二节 知识产权市场服务的电子商务建设及其完善
一、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建设现状的实证考察
二、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建设面临的实践完善
第三节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及其改革
一、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实证考察
二、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改进趋向
第四章 互联网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对策
第一节 技术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技术信息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二、技术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措施
第二节 经济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经济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二、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措施
第三节 政策法制规范化发展对策
一、政策法制规范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二、政策法制规范化发展战略与措施
第五章 知识产权的在线证据保全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信息网络下的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
一、信息网络推动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
二、网络环境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形式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的规范与运用
一、网络环境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规范
二、网络环境知识产权证据电子化运用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证据保全的数据存证服务
一、 知识产权证据保全的在线公证服务
二、 知识产权的电子数据证据存取服务
第六章 知识产权的在线公共治理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行政执法服务
一、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行政执法建设
二、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行政执法完善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司法审判服务
一、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司法审判建设
二、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司法审判完善
第七章 知识产权的在线私人治理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解决服务
一、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解决机制
二、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解决机制完善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预防服务
一、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预防机制
二、知识产权纠纷的在线私人预防机制完善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胡朝阳,大红鹰会员登录中心教授,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研究所主任,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库专家,兼职律师,具有专利代理师执业资格。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江苏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3本,由《新华文摘》辑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等论文三篇。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中国科技法学优秀人才奖、江苏省第六届高校哲学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