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21年寒假社会实践院级答辩会圆满结束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次数:5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我院引导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安全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问道十四五规划”“志愿公益服务行”为主题,组成三支实践队伍,分别于宜兴、合肥、保定、无锡、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社会调研活动。

  2021年3月12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院级答辩会在大红鹰会员登录中心楼会议室内举行,由大红鹰会员登录中心团委书记费倩倩,辅导员郭宗煜,兼职辅导员牛雨夕组成答辩评委组。



 首先进行答辩的队伍是“浪淘砂-灵韵紫砂”团队,主要对紫砂文化传承与弘扬进行实践研究,团队由我院尚小青、黄文杰、李墨涵、强令仪、谈显略、吐尔共阿依、奚天润、杨书洋同学组成。

“紫砂,灵韵”。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紫砂,久负盛名。而以紫砂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文化,在信息化与现代化的今天,应如何持续地继承与发扬,更值得我们从更广阔的思维视角审视。带着诸多的困惑,同学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余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以紫砂文化为中心,通过学习了解紫砂文化的详细知识、撰写紫砂文化现状报告文献,为紫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同学们对整个实践过程做了认真规划:在第一阶段,全体团队对宜兴紫砂壶和紫砂文化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并做了整理汇总,内容包括紫砂的制作工艺、衍生产品、文化和历史价值等。在第二阶段,小组通过对不特定人群制作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了关于大众对紫砂文化的普遍性认识数据。在第三阶段,基于前期的实践积累,总结提出关于紫砂文化的创新性建议。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同学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实践过程更为饱满立体。譬如在社会媒体的推广方面,该团队通过多重网络媒介扩大了影响范围,在微信和“SEU实践”平台的总浏览量近千次。再者,团队通过线下实地采访,倾听制壶艺人杨静与紫砂传承的故事

 恰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紫砂壶的工艺制作早已远离人群的喧嚣,藏匿于工业的角落。而我们的小小目的,即在高度机械化的社会中,亦能让传统文化创新与延续,散发更迷人的“灵韵”。

  第二个进行答辩的团队由我院蒋益恒、李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玮浩同学组成。该团队社会实践是基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社会经济呈下行趋势的背景,对基层个体户发展情况及疫情长远规划调查。疫情期间多数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营业额大幅度下滑,譬如餐饮、交通旅游、农业、畜牧业等。为保证调研对象的典型性,该团队缩小调研范围,将目光聚焦于餐饮行业。以“问道十四五规划,展望二零三五远景目标”为题,同学们采取线下调研的方式,通过对个体户餐厅的调研,以期凝练出具有一般性的规范性建议。



  团队的主要调研目标是个体工商户。通过一个月余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发现,中小企业占据绝对主体,抗风险能力更加脆弱,也可能会数倍于“非典”时期。当前,餐饮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亦体现在诸多方面:譬如外面业务、现金流少等等。此外,从谋求转型的视角看,同学们通过总结数据和资料,认为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失效,很多餐企为求破局都在谋求转型,也在创新和求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疫情是困难,亦是新生。”在答辩的最后,主讲人这样总结道。疫情过后,是经济的重新萌芽,彰显了中国作为巨大经济体的强大内生动力。我们也坚信,特殊时期的经济短暂性困难,是为了更崭新的中国未来。

  “见•同心结缘,行•步履相随,望•此身不停”。最后进行答辩的团队是由我院周及锋、刘一鸣、王慧、张静轩、武璇、沈攲弘、姜书馨同学组成的养正于蒙团队,实践主要针对医护人员子女的教育关爱志愿服务。被问及选题的独特性,主讲人谈到,“医护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其家庭关系的协调存在矛盾,因此本团队的着眼点在‘关爱’之中。” 因此,同样是基于疫情,该小组同学以“志愿公益服务行,在劳动历练中增长智慧才干”为主题,于合肥、保定、无锡、南京等多个城市,开展了对医护人员子女的教育关怀。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以多元的方式提供教育材料。首先,团队在进行了大范围搜集、精准筛选后,整理归纳了数十份学习资料,是独特的“养正于蒙”团队线上云教材。其次,在社会推广方面,借助媒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为尽可能多的医护人员子女带去教育关爱。团队也最终撰写数篇新闻稿,在今日大学生网、多彩大学生网、微博、头条、知乎、豆瓣、等各媒体平台发布,总浏览量超5000,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正如主讲人所言,“养正于蒙这样的涓涓细流方能最终汇流成川”。团队在这个冬天通过互联网、为医护人员子女们送去心灵的交流沟通。只要秉持这份热情与期望不断前行,志愿服务走在路上,志愿精神永远会散发光亮。



  在每组答辩结束后,评委老师针对目前各个团队在答辩、材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同学们后期的修正改进。同学们表示,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收获良多,更切身地接触了社会实情,更加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